对虾养殖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,清水放苗好还是肥水放苗好,这个话题一直没有定论。虽然话题无法统一,但是出发点却是相同的,其目的都是为了前期的养殖成功。
对虾养殖是清水放苗好还是肥水放苗好?

清水放苗的利弊
- 利好:
1.pH稳定,日波动小。由于藻类少,光合作用少,pH一般不会超过9.0,日波动也不超过0.5,有利于提高对虾成活率;
2.提高虾苗对饲料的适应性。因为池塘藻类数量少,可供虾苗摄食的物质不足,虾苗会提前适应人工配合饲料;
3.有害菌少。清水池塘有机物含量低,有害菌缺乏营养,生长受限;
一般来说,爽水放苗(透明度30-50cm)最为理想,但很多时候受水土、天气、管理等多因素的影响,放苗时的水质难免出现各种不可控的情况。
无论选择何种放苗方式,都要从自己池塘的实际情况出发,不能一概而论。
- 弊端:
1.透明度高,光线直射池底,容易造成对虾应激,影响对虾正常生长;
2.缺乏藻类的光合作用,容易造成溶氧不足;
3.缺乏优质天然饵料,虾苗体质差;
肥水放苗的利弊
- 利好:
1.对虾不喜强光,肥水后能够遮光,减少虾苗应激;
2.天然生物饵料充足,有利于降低饵料系数;
- 弊端:
1.藻类丰富,光合作用强,pH容易超过9.0,日波动也容易超过0.5,虾苗成活率下降;
2.肥水肥得不好,可能会增加晚上池塘耗氧量,有缺氧风险;
3.藻相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,雨过天晴之后往往容易出现问题;

影响对虾放苗方式的因素
没有所谓的清水放苗比肥水放苗好这一说,也没有肥水放苗比清水放苗成功率高这一说,不管是选择那种放苗方式,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,适合才是最好的!
对于清水放苗,建议放苗后一定要及时肥水,如果前期不把有益藻培养起来,到了养殖后期会因为缺乏藻类光合作用,导致缺氧。
- 水化指标
pH值:一般虾苗场出苗pH值在8.2-8.4。
总硬度:如果水体总硬度适中(30DH<水体硬度<80DH),则肥水放苗较好。
总碱度:总碱度低于60ppm的池塘适合肥水放苗。
重金属:重金属超标的池塘宜肥水放苗,需要用藻类来消耗重金属对虾苗的毒性。
此外,其他常规水质如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盐度、溶氧水平等都会影响放苗方式。
- 虾苗家系
快大品系:快大苗食性猛,一旦投料不足就会大量摄食藻类,若藻相不佳的话就容易藻中毒,所以适合遮光补菌,清水放苗。
高抗品系:高抗苗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来维持高抗病性这个特性,所以虾苗除了摄食饲料及各类营养饲料添加剂外,还须从环境里摄食菌藻、原生动物等天然饵料,所以适合肥水放苗。
- 开口饵料
普通育苗:即用虾片、微囊料及卤虫等作为饵料的育苗手法。若养殖户习惯加料,最好选用清水放苗。一边投料一边慢慢把水肥起来,一周到半个月左右慢慢调出藻相;若是养殖户习惯控料,最好还是肥水放苗。
藻种育苗:若苗厂培养某些特定藻类(如海链藻、骨条藻、角毛藻)作为虾苗开口饵料,最好选择清水放苗。因为经过藻种育苗的虾苗消化道会产生一定的消化酶依赖,若是养殖水体里一开始没有这些相同或相似营养藻类的话,很容易在苗期因消化障碍导致发育迟缓甚至肝脏病变。
- 养殖模式
粗放养殖:由于粗养和混养模式在前期喂料较少,虾苗缺乏饵料就会营养不良甚至自残,所以必须肥水放苗。
精养模式:无论是露天还是大冬棚精养模式,由于水体较大,一开始都需要一个稳定持久的水环境,所以最好是爽水放苗较好。
高密度养殖模式:如高位池、小棚、工厂化等高密度养殖模式,需要虾苗尽快适应人工饲料,所以清水放苗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