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已过,7月已来,水产养殖业迎来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几个月。随着气温升高,对虾生长也加快,同时也是养殖问题频发的高峰期。
白天光照强度大,藻类生长旺盛,氧气充足,但进入夜间后,虾塘底部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,底部耗氧加剧,导致池塘水体出现底热、缺氧、倒藻、氨氮、亚盐偏高等问题。
夏至已过,7月已来,水产养殖业迎来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几个月。随着气温升高,对虾生长也加快,同时也是养殖问题频发的高峰期。
白天光照强度大,藻类生长旺盛,氧气充足,但进入夜间后,虾塘底部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,底部耗氧加剧,导致池塘水体出现底热、缺氧、倒藻、氨氮、亚盐偏高等问题。
在高温季节,虾塘常出现底热缺氧的问题。底热是由于池塘底部有机物大量累积,厌氧菌大量繁殖,进行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热量所致。缺氧则是因为高温导致的溶氧降低,以及上下水层温差大形成的“温跃层”阻碍了氧气的传输。底热缺氧会导致虾体应激反应严重,生长缓慢,甚至出现虾跳、缺氧浮头等行为。
高温季节,藻类大量繁殖,短时间内大量吸收水体中的营养(特别是微量元素营养),当藻类某种限制性营养跟不上时或连续高温、暴雨引起的水温骤变和水体分层等就会快速形成倒藻(即突然大面积藻类死亡,并漂浮)。高温天气下,虾塘中的藻类、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活动增强,产生的气体(如二氧化碳、硫化氢等)和泡沫增多。
高温条件下,虾塘水体容易形成温跃层,导致上下水层混合减少。这种分层现象使得底层水体的氧气含量降低,而水体的自净能力也相应减弱。而大量死亡的藻类不仅消耗大量氧气,还会在死亡后分解产生有害物质,如藻毒素,进一步恶化水质。高温会加速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,包括饲料残渣、对虾的排泄物以及死亡的生物体等。有机物的快速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,并产生氨氮、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。
高温时期,大量的死藻、残饵和粪便积累到养殖水体的底部,为弧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供应,使虾体得病的机率大大提高。高温导致的水体分层,使底部环境缺氧,更有利于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滋生。
高温季节,对虾摄食旺盛,生长快速,同时水体中的藻毒素增多。当虾体肝胰腺受损、肠道菌群紊乱,免疫功能下降,再加上底部环境差、耗氧多,虾体摄食能力、消化能力及免疫能力停滞后,就会出现常见的吃料慢、不吃料,空肠空胃、肝胰腺组织病变及肠道黏膜脱落等肠炎白便症状。
如采取加盖遮阳网、加大通风等措施,一般可有效降低水温1-2℃。若地下水源优良且充足的可加大换水量,在降低养殖池内水温的同时,还能去除部分有机质。外塘对虾养殖可考虑适度提升水位、加大换水,避免养殖水温过高及有机质的过度积累。
在高温季节,需要增加增氧机的数量和开机时间,提高虾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,从而缓解缺氧问题。在出现缺氧情况时,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,如加大增氧机的功率、泼洒增氧剂或使用纯氧等,以迅速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,确保养殖生物的安全。
不盲目加料,根据对虾的生长情况、水质状况和天气状况合理控制投喂量,避免因过量投喂而导致水质恶化以及增加肝胰脏的负担。
如在饲料添加胆汁酸、杜仲叶提取物和复合维生素等,有助于促进对虾脂肪的消化吸收,减少肝肠负担,并帮助肝脏解毒排毒,增强体质;可以保护对虾肠道健康,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。
定期补菌,可以减少水体有机质、及时分解死亡藻类,为新生藻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供应;抑制水体有害菌繁殖,降低对虾被感染侵袭的机率。高温期水体不缺少氮源,应当多补充碳源,稳定氮磷比,稳定水体藻相,同时补充的碳源还能为菌类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。
定期消杀弧菌,同时补充微生物制剂,如乳酸菌、丁酸梭菌、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等益生菌,快速建立益生菌群,发挥优势种群作用和拮抗作用,防止弧菌大量滋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