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夜秋雨,一夜凉”,一场秋雨过后,人们身上已能明显感觉到丝丝凉意,纷纷穿上秋衣。特别是进入10月份之后,天气不稳定,水温低、温差比较大,还有台风和雨水的影响,这时候南美白对虾养殖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?
秋季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注意事项

对虾虽是低等动物,但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。一般来说高等动物可以通过神经或自身调节,能够迅速地适应环境;
然而对虾神经系统较为简单,不能迅速地对环境变化做出调节,这也是对虾容易出现应激的原因。
1、调水、稳水
入秋后天气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水温较低,昼夜温差大,藻类不再像春夏两季时新陈代谢那么活跃。
如果虾塘水体处于瘦水的情况,应注重把水调好。随着中后期虾塘的密度逐渐增大,水色一旦沉下去,很容易造成水体混浊,再想肥水就非常困难。
建议大家平时多观察虾塘水质的变化;偏瘦的水体可以适当地补肥,而水体偏肥的池塘可以适当补充活菌。一来可以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,二来可以分解有机物,起到稳定水质的作用。
2、严格控料
入秋后由于水温较低的原因,对虾体内消化酶活性降低,吃料会减慢,特别是在有明显天气突变的情况下,有些虾塘甚至出现停料的情况。
所以建议严格控制投料量,遇上较强的降雨天气,最好立即停料,避免过多残饵污染塘底。
有业内人士认为长时间饥饿状态,对虾肝胰腺功能会受损,肝细胞修复与代谢会受到阻碍,因此 停料可以,但不要太长时间不喂。喂料控制得好,即使水温较低,也不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产。
3、巧增氧
入秋以后,早晚的天气气温变化较大,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。
白天出太阳的时候,上层水体升温较快,下层水体升温缓慢;到晚上后,由于大风的影响,上层水温下降较快,下层水温下降较慢,由于夜间上层水体的密度比下层水体大,形成垂直的对流,将底层的有毒有害物质卷起,增加池塘的化学耗氧量,容易使水体缺氧。
如果遇到下雨,情况会更严重。所以建议入秋以后,在睛天午后要轮开增氧,使上下水体混合,减少夜间的对流。如遇下雨天气或突然起北风,更需要多开增氧机。
4、勤验水
秋季虾塘水体的藻类处在一个缓慢代谢期,藻类生长不活跃,水色变化不会太大,这时候养殖户往往忽视了管理,以为水色不变就很稳定,殊不知一验水就发现亚硝酸盐或氨氮含量偏高。
事实上,水体的能量流动和氮循环能力已经出现阻碍或者降低。入秋后的大部分虾塘已经处在养成的中后期,随着投料量的增多,水体的污染完全超过了它的自净能力。
建议大家平时要经常验水,不能单凭经验观察,往往亚硝酸盐会超标。如果遇到天气不好且亚硝酸盐高不适合用菌时,可以先补充碳源,对于稳水和恢复水体菌相有帮助。
5、谨慎消毒
入秋之后的水体藻相比较脆弱,如果使用刺激性较大的消毒剂,一来会对虾造成应激;二来很容易造成水体变化。
普遍的消毒剂都具有氧化性,用量重了会伤水,用量轻了又起不到什么作用。所以建议尽量不要消毒,平时可以少量多次用一些氧化型底改,能起到抑菌的作用。
如果非要消毒不可,可以选用刺激性较小的碘制剂,不但可以起到消毒抑菌的效果,还能分解一部分老藻、死藻,起到活水的作用。
6、抗应激
进入秋季后,虽然降雨或比春夏两季相对要少一些,但很多时候下一场雨就是一次大的应激,刮一次北风就是一次小的应激,对虾白斑、红体等病毒性疾病发生率将有所增加。因此建议平时在饲料中添加泰维康、维生素C、免疫多糖、保肝护肝中草药等提高对虾的免疫力,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。
此外,秋季气温、水温都会逐渐降低,对虾换壳速度变慢,拉长硬壳时间,因此,在平时的养殖管理中,要注意撒泼泰多矿或在饲料中添加泰多矿plus,确保对虾能够摄取到足够的矿物质。